(一)减隔震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针对建筑结构来书,只要合理提高结构件变形能力,并增强自身强度,则能够对地震反应进行一定的防御,取得一定减震效果,但是这抗震能力仍然不足够有效抵抗地震,必须要合理安装减隔震装置,通过减隔震装置,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促使结构件和地震地面运动或者支座运动有效分离,从而可以降低大量能量给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最终有效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另外,结构减隔震技术不单单可以加强建筑抗震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造价。
(二)减隔震技术应用原理
减隔震技术应用原理主要是为了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可以将能够给建筑结构造成破坏的运动进行有效分离,因此有效延长结构周期,并在指定范围内,尽可能避开地震卓越周期,降低地震能量,让较少能量传入至建筑主体结构,以取得降低地震作用效果。但是有研究表明,当合理延长结构周期时,结构位移也会发生一定反应,所以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因为结构柔性特点,所以导致正常状态下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振动,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有害振动,最大限度预防结构减小变形,同时还可以有效应用结构阻尼作用,对地震能量进行合理吸收,以减轻建筑结构受到地震反应。
(三)减隔震应用方法分类
针对减隔震技术一般可以从三个途径上来实现减隔震作用,所以根据途径将减隔震技术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地基隔震,其中以绝缘和屏蔽为常用方法,通过有效降低地基中地震波来发挥减震功效,绝缘法使用途径主要是应用高刚性基础、软弱地基或者是应用地基逸散衰减方法。屏蔽则主要是通过将屏蔽板埋入至建筑物周围,或者是在建筑物周围挖深沟,以有效隔断地震表面波,但是无法有效屏蔽直下型输入波。
第二类是基础隔震,主要是在建筑基础和上部结构间准确设置隔震装置,方法上有能量吸收、延长周期等,基础隔震技术通过合理应用相应装置,促使建筑结构周期得到延长,也就是延长周期方法;能量吸收主要是应用减震装置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变形情况,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结束后可以快速停止振动。
第三类是上部结构隔震,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地基和上部结构间有效设置隔震装置,方法上主要分成附加振动和能量吸收附加振动两种,在建筑结构任意层上进行振动体设置,以合理建立全新振动体系,促使建筑主体结构振动可以充分转移至新振动体系中,从而对地震能量进行消耗,减少地震作用。能量吸收形式则主要是将阻尼器合理设置在建构任意层中,对地震能量进行合理吸收,以取得抗震效果。